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析 成语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成语典故有哪些-所有七年级历史典故或故事

tamoadmin 2024-10-23 人已围观

简介亲射虎,看孙郎。西北望,射天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密州出猎》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成语典故有哪些-所有七年级历史典故或故事

亲射虎,看孙郎。

西北望,射天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密州出猎》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无题.》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传说:青鸟殷情为探看: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青鸟,神话中西王母饲养的三足鸟,它能传递信息,所以用它来指代使者。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

含义:抗敌大功还未告成。

《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

生子当如孙仲谋。

典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处:仲谋,孙权的字,孙权在京口建立政权。

含义: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沁园春·雪》作者: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成语:舍生取义。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秋水》作者:庄子

成语: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秋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贻笑大方。出处:《庄子?秋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写形式多的四字成语有哪些特点是什么意思

出处

周国平《周国平文集》:“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八课《人生寓言》

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多愁:经常操劳。 善:容易。 感:情感。 1、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伤感。

2、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3、一般指一些精神上受到刺激的人对别人好意的一种不友好。

简单写: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1. 成语的构成形式有哪些特点

汉语词汇极其丰富,四字结构的词语数不胜数。而成语以四字结构为主,因此,有些同学经常将诸如 “简明生动”、“洁白晶莹”等四字结构的词语也说成是成语。其实,这些并不是成语。要弄清什么是成语,就要先搞清楚成语的特点。

?

让我们先看《世说新语)》里的一个故事:晋朝的桓玄、殷仲堪等人做过一个文字游戏:各人谈一件最危险的事情,想象的也可以。桓玄说:“矛头淅(xī)米剑为炊。”意思是用长矛的尖头淘米,再用剑身去烧火做饭。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一百岁的老头子攀登一根枯树枝。这个够危险的了。另一个人不慌不忙地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个双目失明的人,骑着一匹瞎马,半夜三更,走在深水池的旁边。殷仲堪听了之后,不禁失声叫到:“太危险了!”后来人们就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中提取出“盲人瞎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危险,也形容盲目行动。

?

三件事都形容危险,却只有“盲人瞎马”成为大家所熟知的成语,而“矛头淅米剑为炊”、“百岁老翁攀枯枝”都没有取得成语的身分。为什么呢?原因是“盲人瞎马”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还有固定的形式和稳定的意义,并一直为人们喜闻乐用,而其余两个却没有这种特点和基础,因而不是成语。

?

一般地说,汉语成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

一是源远流长。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成语一经形成和出现以后,就长期为人们所使用。如“有恃无恐”、“盲人瞎马”、“打草惊蛇”、“捕风捉影”、“两面三刀”、“南腔北调”等都是大家熟悉并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

?

“有恃无恐”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S226;僖公二十六年》。鲁国遭到了严重的灾荒,齐孝公乘机讨伐鲁国。鲁僖公知道鲁军无法和齐军对抗,便派大夫展喜带着牛羊、酒食去稿劳齐军。展喜日夜兼程,在边界上遇到了齐孝公。展喜对齐孝公说;“我们鲁国的君王听说大王亲自到我国,特地派我前来慰劳贵军。”齐孝公傲慢地说:“(鲁)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意思是你们老百姓家中缺粮,地里没有庄稼,连青草也看不到,你们凭什么不感到害怕呢? 展喜不慌不忙地说:“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命。当初,我们鲁国的祖先周公和齐国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协力地辅助成王,使天下大治。成王对他俩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友好,大王您怎么会废弃祖先盟约,进攻鲁国呢?”齐孝公听了,感到很羞愧,就班师回国了。这是“有恃无恐”这个成语的来历,这个词后世一直在使用:“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苏东坡集&S226;祭欧阳文忠公文》)“两京大贾,往往喜与邢(德)俱,途中恃以无恐。”(《聊斋志异&S226;老饕》)可见“有恃无恐”至少有二千多年的沿用历史了。

?

“打革惊蛇”出于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当涂县令王鲁有贪污行为。后来有人在他面前控告他的主簿接受贿赂。状子上列举的罪行和他自己的违法行为很相似。他一边看状子,一边直打寒颤。看完状予后,不由自主地在状子上写道:“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说,你虽然打的是地上的草,但我象伏在草里的蛇一样,已经受到惊吓了。后人就从这两句活归纳出“打草惊蛇”这一成语,用来比喻行动不慎密,致使对方有了防备。“打草惊蛇”也一直被人们沿用着,如《水浒》二十九回:“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醒世恒言》二十回:“如今若去,便是打草惊蛇,必被躲过,可不劳而无功……”其他如“捕风捉影”、“南腔北凋”等成语都有短则一二百年长则八九百年乃至一二千年的历史。

?

当然,并不是说历史久远的就一定是成语。一个成语出现后,就要为人们所接受,其词型要固定,其词义也相对稳定,并在书面或口头广泛使用,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才能成为内涵丰富,生命力顽强的成语。比如“春风得意”、“司空见惯”、“平分秋色”、“似曾相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上一层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等等都是如此。

2. 什么是成语 成语有哪些特点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 *** 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的特点:

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3. 成语的特点有哪些

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一般不能任意更换。

2、意义上的整体性。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扩展资料: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像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

谚语的形式,不像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勉强可以的。

搜狗百科——成语

4. 关于意思是“很多”的四字成语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繁文缛节: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方枘圆凿 形容格格不入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工作。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意)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奉为圭臬 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隔靴搔痒 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

(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 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意) 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为。(形容人工技艺的精巧) 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牛累得出了汗。

充栋,堆满了屋子 皓首穷经:皓首,白头,钻研经典到老 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突然暴发。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积重难返 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济济一堂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枉过正 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 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

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中性) 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

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门可罗雀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门庭若市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沐猴而冠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

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暮鼓晨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南辕北辙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

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

曲突徙薪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淳厚。

5.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多姿多彩、丰富多彩、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绰约多姿

一、多姿多彩 [ duō zī duō cǎi ]

解释:指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

出自: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中第二篇短文《第一次真好》:生命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二、丰富多彩 [ fēng fù duō cǎi ]

解释: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出自:峻青《秋色赋》:“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

三、五颜六色 [ wǔ yán liù sè ]

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译文:只是各人所踩的云彩,五颜六色,形状不一样。

四、千姿百态 [ qiān zī bǎi tài ]

解释: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出自:蒋子龙《好景门》:“食客五花八门,论服饰千姿百态,论肤色黄白都有。”

五、绰约多姿 [ chuò yuē duō zī ]

解释: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出自:唐·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译文:年约四十多,柔美多姿,谈笑很迷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5则寓言故事

临近期末,历史教师们应该怎样的去准备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复习工作呢?让我们来为学生们制订一份良好的考试卷吧!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期末试卷,欢迎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案栏内的相应位置。

1.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 传说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个( )

A.女娲补天 B.精卫填海 C.嫦娥奔月 D.牛郎织女

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万年前( )

A.350万年 B.260万年 C.170万年 D.80万年

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 水稻和粟的国家,下列哪两个地方的考古发掘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

A.周口店、元谋 B.元谋、半坡 C.河姆渡、半坡 D.周口店、河姆渡

4.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是因为( )

A.主干部分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B.华人都是黑眼睛、黄皮肤

C.**在中国古代最为尊贵 D.华夏族诞生在黄河流域

5.传说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嫘祖 C.伶伦 D.仓颉

6.相传尧、舜、禹之间通过推举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被称为(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7.相传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都城在( )

A.涂山 B.绍兴 C.阳城 D.亳

8.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9.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叫( )

A.纣 B.汤 C.启 D.桀

10.中新网11月16日电: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 文化 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开馆。从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来判断,在这里展出的第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应该是( )

A.大篆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11.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

A.早5000年 B.晚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年

12.举世闻名的“三星顿”文化盛行于商周时期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地区

13.齐桓公在建立霸权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 口号 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C.尊王攘夷 D.挟天子以令诸侯

14.公元前7世纪后期,导致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性战争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5.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建成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工程位于今天的( )

A.四川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湖南省

16.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 方法 是由谁 总结 出来的(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17.2008年 元旦 ,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节日是( )

A. 元宵节 B. 清明 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18.老子李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下列选项中,最能代表其思想精华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下列 成语 、 典故 中,与刘邦、项羽及“楚汉之争”直接有关的是( )

①破釜沉舟 ②约法三章 ③草木皆兵 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结合右边时间轴)计算一下,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间( )

A.211年

B.193年

C.210年

D.194年

21.历史上称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

22. 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 措施 的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开拓西域

23.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昭君出塞 B.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C.魏孝文帝改革 D. 修筑长城

24.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正是归属中央统辖( )

A.西藏 B.新疆 C.宁夏 D.广西

25.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的我国本土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 D.佛教

26.“人固有一,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谁的 名言 ( )

A.孟子 B.司马迁 C.班固 D.荀子

27.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8.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

A.东晋 B.宋 C.前秦 D.北魏

29.右下图反映了北魏经过改革以后出现的“胡人汉服” 的社会风尚。这次改革的***是

( )

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孝文帝

30.下列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中,顾恺之的贡献在哪一方面( )

A.书法 B.文学 C.音乐 D.绘画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40分。

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浪网 2009年12月30日报道:由胡玫执导的**《孔子》已经结束了拍摄,将于2010年1月22日上映。激发了人们对2000多年前这位伟人的热议。右图是2006年孔子诞辰2557年前夕,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向全球正式发布的孔子标准像定稿。

材料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

请回答:

(1)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被称为“圣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

(2)他的思想在什么时候被确定为封建正统思想?(1分)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 教育 思想?(1分)

(4)古时候 儿童 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分)

32.(6分)2009年12月以来,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激发了人们对两千多年前那段历史的浓厚兴趣。在秦国由弱到强直至成为“大秦帝国”的过程中,下列两位人物起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与材料一中有关的人物主持的那次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变法的措施中,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应该是哪一条?为什么?(2分)

(2)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但他本人却惨遭旧贵族车裂之刑。从这个事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3)材料二中李白所提到的“秦王”是谁?赞扬的是他的哪一历史功绩?(2分)

33.(6分)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该图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一条中西交往的重要商路,人们通常称之为什么?为开辟这一商路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谁?(2分)

(2)想一想,我们今天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质?(2分)

(3)请参照地图将这条商路的起点A与终点B的地名填在方框内。(2分)

34.(4分)读图题:下图中内容有几处知识性错误,请你找出3处并在远处订正。

35.(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大河网-大河报2009年10月22日报到:昨日上午9时,世界客家播迁路活动启动仪式暨打造中原文化标志·采集太昊陵圣土活动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中州宾馆隆重召开,拉开了“世界客家播迁路”活动的帷幕。主办方将组团从河南出发,到海内外客家居住地开展文化交流。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末年的100多年间,我国历史上逐渐形成了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东汉末年开始,从北方、西方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4分)

(2)在西晋末年的大迁徙中,原居住在今天河南等省的中原居民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迁入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36.历史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校准备举办一期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的 黑板报 ,请你搜集材料参加筹备工作。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2)他们中间,你最佩服或喜欢哪两位?他们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4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A 2.C 3.C 4.A 5.D 6.D 7.C 8.C 9.D 10.B

11.C 12.B 13.C 14.C 15.A 16.A 17.C 18.D 19.D 20.C

21.B 22.B 23.A 24.B 25.A 26.B 27.C 28.C 29.D 30.D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40分。

31.(4分) (1)“仁”的学说。(1分)(2)西汉(汉武帝时期)。(1分) (3)因材施教。(1分) (4)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打出1点或言之成理即可)。(1分)

32.(6分)(1)奖励军功。理由:它剥夺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旧贵族今后没有竣工,就不能再继承爵位和特权。(意思相近即可)(2分) (2)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提示如下: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进步的事业有时需要付出血的代价;要坚持改革创新等(答出任意一条或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分)(3)嬴政(秦始皇),统一六国。(2分)

33.(6分)(1)丝绸之路,张骞。(2分) (2)勇于探险;不辱使命;不屈不挠;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克服困难;机智勇敢,报效国家等。(考生只要任意答出2点或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分) (3)长安、欧洲(大秦或古罗马)。(2分)

34.(4分)曹操称帝改曹丕称帝;(1分) 长安改洛阳;(1分) 诸葛亮称帝改刘备称帝;(1分) 赤壁改建业。(1分)

35.(12分)(1)匈奴、鲜卑、羯、氐、羌(答出4个即可得分)。(4分) (2)原因:西晋后期,统治集团内乱,匈奴等少数民族趁机入主中原的冲击(或北方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则相对稳定。(4分) 影响:北方人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经验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4分)

(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只要任意选择其中的2位,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张仲景:为防治传染病而钻研医学,及时总结经验;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等。贾思勰:亲自参加农业实践;注意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注意总结经验等。蔡伦,善于总结利用前人经验,不断探索。祖冲之,利用发展前人的成就,但又不盲从;专心科学研究,在多方面取得成就等。(4分)

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资料之后是不是意犹未尽呢?我为大家进一步推荐初一的其他课程视频学习,高分也能轻松拿哦。(点击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

猜你感兴趣:

1.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5.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6.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生物的期末复习题(只要练习题和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故事辑录参考书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成语典故精选999》、《成语故事》、百度搜索网络1、烽火戏诸侯:西周末代君主幽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她,周王命令燃烽火,在古代烽火是用来报告敌情的,当烽火燃烧后,各地诸侯率兵纷纷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拍手大笑。后来敌人真的来进犯,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结果西周灭亡,幽王被杀。2、管鲍之交: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春秋时期很有才能的人,少时二人经商分利时,管仲曾欺哄鲍叔牙,多分给自己一些,鲍叔牙则因他家贫,不以为言。后来,两个好友分属齐国两个敌对的政治势力,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失败身亡,管仲被囚身问罪。鲍叔牙劝说桓公,立管仲为相。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以“管鲍之交”指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3、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国国君设宴款待他,问他将来怎么样报答,他说:“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退避三舍。”后来已估晋君的重耳果然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4、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载:战国时,齐威王沉湎于酒色,国政混乱,诸侯并侵,危在旦夕,而左右大臣又不敢劝谏。滑稽善辩的淳于髡(kǚn),知道齐威王爱听隐语,便去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知道这是在讽谏自己,便说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亲自率兵应战,夺回了失去的国土。后以“一呜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5、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载:战国时,墨子主张“兼爱”,而杨朱却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提倡个人利已主义,孟子批评杨朱说:“杨朱主张为我,如果拔他身上的一根毛对天下有利,他也不干。”后以“一毛不拔”形容极端吝啬自私。6、一暴十寒:《孟子.告子上》载:战国时,齐宣王昏庸无能,常被宫中的坏人所利用。孟子几次游说之,也不起作用。有人埋怨孟子没有好好地规劝他,孟子打比方辩解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未有能生者也。”暴:晒;寒:冻。后以“一暴十寒”比喻做事无恒心,努力少,懈怠多。7、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王打败,越王句践立志报仇。为了激励斗志,他把苦胆悬于坐卧处,吃饭睡觉前都要尝尝苦胆。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此处不载卧薪事,“卧薪尝胆”一词出自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卧薪:睡在柴草上。后以“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立志为国报仇雪耻。8、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年熟读兵书,善于谈兵,连父亲赵奢也问不倒他。后来代替廉颇做赵国大将,只按书本,不会变通,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打败,士兵被坑埋达四十万人。后以“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9、 围魏救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战国时,魏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采用军师孙膑之计,乘魏国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半路截击,魏军大败,从而解了赵国之围。后来军事上把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兵,从而取胜的策略叫做“围魏救赵”。10、 老马识途:《韩非子.说林上》载:春秋时,齐桓公、管仲带兵讨伐孤竹国,归途迷路。管仲建议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于是选了几匹老马头前引路,兵将随其后,从而找到了归途。后以“老马识途”比喻经验丰富者能在工作中发挥引导作用。11、 朝秦暮楚: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12、 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载寓言故事:养猕猴的老人在分给猕猴栗子时,说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众猕猴都生气发怒;老人改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众猕猴都高兴起来。后以“朝三暮四”表示以诈术欺人;或表示变化多端,反复无常。13、 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生长在淮北就是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14、 东施效颦:《庄子.天运》载:传说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因为胸部疼痛而捧心皱眉。她的邻居中有个丑女见了,觉得那样很美,也学着捧心皱眉。人家见了都躲到一边不愿意看她。后来有就称这个丑女为东施,并用“东施效颦”比喻不知人家好在哪能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盲目模仿。15、 东食西宿:《艺文类聚》卷四十引《风俗通》载寓言故事: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的儿子貌丑而家富,西家的儿子貌美而家贫。父母不能定夺,便让女儿自己拿个主意。女儿说:“我想在东家吃,在西家宿。”后以“东食西宿”比喻多方谋取,贪得无厌,贪利求惠。

小心翼翼的意思

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作者:未知 资料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672 更新时间:2008-4-2 20:11:28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下列发明是西汉时期的有

①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②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③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都不是

3.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B.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

C.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为欧洲同我国进行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

4.“今亡亦,举大计亦,等,国可乎?”语出《陈涉世家》,出自哪一部史书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5.下列科技发明中,属于东汉蔡伦的是

A.发明地动仪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麻沸散 D.发明活字印刷术

6.下列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7.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的水军

C.孙、刘的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

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未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

9.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

A.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

B.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五胡”

C.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D.西晋向内迁的少数民族征收重税,激化了

10.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这反映了

A.中国瓷器在世界的地位 B.秦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C.隋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D.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的地位

二、能力培养(共4分)

11.下面是历史谜语四则,请你猜一猜。

(1)汉朝天下(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

(2)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答案:

(3)按图索骥(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

(4)谢安复职(打一成语) 答案:

三、牛刀小试(共14分)

12.(2分)请写出中国古代两位被尊称为“圣”的文化名人及其所处朝代。

13.(5分)请你按先后顺序写出我国汉字字体的发展变化。

14.(7分)请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方面的成就。

四、一试身手(共32分)

史海拾贝:

15.(5分)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

读读想想:

16.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

请回答:

(1)(1分)材料中提到凯撒穿着丝袍出现在罗马剧场,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3分)当时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运到欧洲的?你能把这条通道运转路线说出来吗?

(3)(2分)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欧洲的罗马把中国称为什么?

17.“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1分)此材料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军事意义?此事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3分)请简要分析此事发生的背景,并分析曹操失利的原因。

(3)(3分)隆冬时节,何来东南风?你用有关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历史论坛:

18.(4分)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巧对下联:

19.(2分)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鞠躬尽瘁,而后已。”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在南阳武侯祠有这样一幅构思巧妙的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请你根据上联,按对仗的格律,试试补出这副对子的下联来。

情景再现:

20.(3分)请你写一篇百字短文描述官渡之战的场面。

阅读思考:

21.(5分)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张骞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张骞等人继续向西行,终于在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碰上了几个牧民,经过攀谈,他们才知道此地是楼兰国。楼兰是由汉朝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此后,张骞等人先后经过疏勒国、大宛国、康居国等七个国家,最后在阿姆河北岸,见到了大月氏国国王。张骞手执旌节,向大月氏国王说明了来意,大月氏国王又惊又喜。但如今的大月氏国已远离匈奴,人们也已安居乐业,大月氏国王无心再向匈奴报仇雪恨了。大月氏国王隆重宴请了张骞一行人。在劝说大月氏国王的努力失败之后,张骞一行人在大月氏人指引下,取南道,从疏勒国东行回国。

然而,在翻越祁连山时,他们不幸又碰上了匈奴骑兵,再次被押送到单于那里。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机找到堂邑父上马远逃。

13年。去时,张骞风华正茂;如今,头发花白,年近半百。张骞详细地向汉武帝陈述了13年来他所周游的西方各国的情况。武帝眼界大开。为奖赏张骞,拜张骞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

读了上面的这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五、分析归纳(共30分)

22.同学们,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秦时经河北入海,汉代经山东,北宋经天津,南宋经江苏入黄海(当时称东海)。而这种现象在长江为何没有?你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这种有和无的原因吗?在古代,人们对黄河又是怎样治理的?现如今对治理黄河你有哪些建设性意见?

参考答案

一、1.A 2.C 3.D 4.B 5.B 6.D 7.C 8.B 9.A 10.B

二、11.(1)刘邦 (2)隔岸观火 (3)司马迁 (4)东山再起

三、12.①“医圣”张仲景、东汉。②“书圣”王羲之、东晋。

13.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14.书法:王羲之《兰亭序》;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四、15.三顾茅庐、投笔从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鞠躬尽瘁、望梅止渴等。

16.(1)西汉。

(2)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3)大秦,丝国。

17.(1)赤壁之战,208年,是我国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导致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2)曹操打败了袁绍和几个军阀,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他企图乘胜出击,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统一全中国。不料,在赤壁大战中失败。失败的原因有:①人不和。曹军南下,扰乱了南方人民的安定生活。②地不利。曹军屡次中计,锐气大减。曹军远道而来,不习水战,战斗力不强。③天不时。隆冬时节,赤壁战场东南风甚紧,为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良好的战机。

(3)从位置上看,赤壁战场距海近;从地形上看,赤壁战场地势低平,使冬季风受阻,与此同时,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却乘虚而入,因此在几日寒冷的天气过后马上出现反常的温暖天气,于是就有东南风的出现。

18.①“和亲”的目的相同,即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前者是被迫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②汉初社会经济凋敝,国力不强,无法在军事上与匈奴抗衡。汉元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愿与汉和亲。

19.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0.要求: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叙事完整。(略)

21.同学们可以体会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西行,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我们应学习他不畏艰难、不辱使命的精神。(请同学们自由发挥略)

五、22.①黄河上游水流湍急。黄河流域作为封建统治的中心区域,地表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河水中泥沙含量过高,下游河宽水缓,泥沙淤积,阻塞河道后,必然出现改道。长江流域大规模的开发较晚,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东晋南朝以后的事情,所以,地表植被的自然生态保存较好。再加上沿线的湖泊和众多的支流,都可以调节干流流量和流速。这就是为什么长江没有出现改道的历史原因。

②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③答案不惟一,请老师酌情采意给分。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新建路中学 白金梅

一、选一选(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哪项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特征( )

A..呼吸 B.需要营养 C.由细胞构成 D.生长和繁殖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

A.液泡 B.叶绿体 C.细胞壁 D.线粒体

3.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鼠→蛇→鹰 B.鹰→蛇→鼠→草

C.草←鼠←蛇←鹰 D.鹰←蛇←鼠←草

4.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怎样移动载玻片,才可以使像位于视野的中央?( )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B.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D.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农田 B.一个池塘 C.嘉陵江里所有的鱼 D.生物圈

6.下列哪种生物可以监测空气的污染程度( )

A.海带 B.葫芦藓 C.贯众 D.满江红

7.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衣藻 B.水绵 C.草履虫 D.变形虫

8.种子植物的幼苗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

A.种皮 B.子叶 C.胚 D.胚乳

9.下列哪组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少( )

A.10×、4× B.10×、10× C.16×、10× D.16×、40×

10.不属于保护组织的是 ( )

A.洋葱表皮 B.番茄果皮 C.叶表皮 D.叶脉

11.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壁 D.液泡

12.人的耳朵、眼睛、心脏都属于(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新细胞

13.丝瓜的花有些不结果是因为缺少花的哪个结构( )

A.雄蕊 B.雌蕊 C.萼片 D.花瓣

14.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消耗叶片中的水分 B. 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

C.消耗叶片中的叶绿素 D.消耗叶片中的无机盐

15.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亡,这主要是因为树皮中的什么结构遭到了破坏 ( )

A.筛管 B.导管 C.髓 D.形成层

16.在下列植被类型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应该是( )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7.下列生物中,必须寄生生活在活细胞体内的是(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酵母菌

18.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个体

19.变色龙能随着周围环境而改变自己的体色,这说明( )

A.生物能改变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能影响环境

20.养鱼时在鱼缸的底部种上水草主要是为了( )

A.使鱼缸好看 B.增加鱼缸内的生物数量

C.增加鱼缸内的氧 D.增加鱼缸内的养料

二、 填填看(每空1分,共20分)

1.在植物的根尖和芽中存在的主要是 组织;叶的表皮主要由 组织构成。

2.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的、含 的和含 的无机盐。

3.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的 内完成的;光合作用是在 完成的。

4.根吸收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这个区域生有大量的 。根尖生长最快的区域是 。

5.我们依据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将生物分为 和 。

6.我们吃西瓜时,会看到有许多的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对植物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

7.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

8.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 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9.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10.生物体由小长大是因为 和 。

三、辨是非(共10分)

1.在植物体的根、茎和叶中都有导管。( )

2.病毒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益处。( )

3.一朵花的结构必须包括雄蕊和雌蕊。( )

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环境。( )

5.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

6.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 )

7.绿色开花植物的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

8.一块完整的骨属于组织。( )

9.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

10.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传递。( )

四、认认图(共10分)

1.(请将图中对应结构的数字填在横线上。共5分)

①玉米种子的胚是由 构成的;菜豆种子的胚是由 构成的。

②胚乳是 ;果皮和种皮是 ;种皮是 。

2.请将下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结构填在横线上。(共5分)

在叶片的结构图中,12是 ,13是 ,14是 ,15是 ,16是 。

五、说说看(5分)

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又名水葫芦)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人们大伤脑筋的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而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的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此材料中的现象。

六、归归类(共5分)

上图是小明在自己周围所调查到的生物,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归类。

七、做一做(共10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吃到蒜黄,它之所以呈现黄白色,是因为蒜黄在黑暗环境中生长的,叶片细胞中缺少叶绿素。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实验材料:蒜黄

提出问题: (1分)

做出假设: (1分)

制定计划:实验中的变量是 。(1分)

方法步骤(2分)

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结论: (1分)

参考答案

一、选一选

1~5 CDABC 6~10BBCDD 11~15BBBBA 16~20BCABC

二、填填看

1.分生,保护 2.氮,磷,钾 3.线粒体,叶绿体 4.成熟区,根毛,伸长区

5.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6.液泡,细胞壁 7.DNA 8.蛋白质,遗传物质

9.细胞 10.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三、辨是非

1~5 √××√√ 6~10 ×√××√

四、认认图

1.①3、4、5、6 ; 7、8、10、11

②2 ; 1 ; 9 。

2. 叶脉, 上表皮, 叶肉, 下表皮, 气孔。

五、说说看

分析中只要提到“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的观点即可。

六、归归类

第一种:

植物:月季、衣藻、银杏、仙人球

动物:鱼、狗、鸟

其他生物:蘑菇

第二种:

陆生生物:月季、银杏、仙人球、狗、鸟、蘑菇

水生生物:衣藻、鱼

七、做一做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做出假设: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制定计划: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方法步骤:取20株相同的韭黄,分成两组,一组放在房间里,用纸箱子罩住,一组放在阳光下,给两组韭黄定时浇水;连续培育一周。

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 有光 叶片为绿色

对照组 无光 叶片为黄白色

实验结论: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在有光的条件下,叶绿素可以形成。

2006-12-26

小心翼翼的成语故事

成语解释

编辑

拼音

xiǎo xīn yì yì

释义

翼翼:恭敬谨慎样子。原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后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1]

成语典故

编辑

《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的吃了顿中饭,甜甜的睡了七八个小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7课《再塑生命的人》“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成语故事简短总结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

释义: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故事: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

宋大宗十分高兴,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此外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如果做得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贾黄中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一 成语故事八仙过海总结

八仙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八位神仙,他们是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还有何仙姑。这八位神仙各有道术,法力无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关于他们的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

有一天,八仙驾云去参加神仙会,路过东海。吕洞宾说:“驾云过海,不算仙家本事。咱们不如用自家的拿手本领,踏浪过海,各显神通,你们看好不好?”众仙都说:“好!”

铁拐李第一个过海。只见他把手中的拐杖抛入东海,拐杖象一叶小舟,浮在水面上,载着铁拐李平平安安地到达了对岸。这时,汉钟离拍了拍手里的响鼓说:“看我的。”随后,也把响鼓扔进了海里,他盘腿坐在鼓上,稳稳当当地渡过了东海。 张果老笑 *** 地说:“还是我的招数最高明。”只见他掏出一张纸来,折成了一头毛驴,纸驴四蹄落地后,仰天一声长叫,驮着张果老踏浪而去。

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向众仙挥挥手,一会儿就到了对岸。

接着,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也都用身边带的东西作渡船,一个个平平稳稳地渡过了东海。 七位仙人到了对岸,左等右等不见蓝采和的人影。 原来刚才八仙过海时,惊动了东海龙王的太子,他派虾兵蟹将抓走了蓝采和,还抢去了他的花篮。吕洞宾找不到蓝采和,又急又恼,他对着东海大声喊道:“龙王听着,赶快把蓝采和交出来,要不,当心我的厉害!” 太子听了勃然大怒,冲出海面大骂吕洞宾。吕洞宾拔出宝剑就砍,太子一下子潜入了海底。吕洞宾哪肯放走他,拔出腰间的火葫芦,把东海烧成了一片火海。龙王吓得魂不附体,忙问出了什么事。太子只得老老实实地讲出了事情的真相。龙王立即下令放了蓝采和。

八位仙人告别了东海,逍遥自在地去赴神仙会了。

二 人们口头总结故事的成语

《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茅庐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版在乎山水之间也——醉权翁之意不在酒

《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高居,蝉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列子·说符》载:杨子的邻居丢了羊,带领很多人去找没找到。杨子问为什么,回答说:“岔路很多,不知道羊去了哪”——歧路亡羊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滚瓜烂熟 铁树开花 天下乌鸦一般黑 鸡飞蛋打 翻箱倒柜

来源于古代文献的成语(破釜沉舟) (沧海桑田 ) (一饭千金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来源于人们口头总结的成语(不可理喻) (据为己有) (无精打采 ) (一见钟情 )

三 成语故事简介,意思,总结

帮闲钻懒

发音 bāng xián zuān lǎn

释义 指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和兴趣。

出处 元·王实甫《西专厢记》属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示例 帮闲钻懒为活计,脱空说谎作营生。(《元明杂剧·陶母剪发待宾》)

好吃懒做

发音 hào chī lǎn zuò

释义 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样好吃懒做的 *** ,睡到这等日高才起来。”

示例 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不会过,只一味好吃懒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意懒心灰

发音 yì lǎn xīn huī

释义 心、意:心思,意志;灰、懒:消沉,消极。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 元·乔吉《乔梦符小令·玉交枝·头适二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示例 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

害人不浅

发音 hài rén bù qiǎn

释义 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五回:“即如今人凡遇小儿惊风,害人不浅。”

示例 无

四 从“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故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什么教训

唇亡齿寒?

给你讲个故事

当年 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就考虑到了 唇亡齿寒

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五 写出12个从故事中总结出来的成语

草木皆兵

滥竽充数

退避三舍

买椟还珠

破釜沉舟

坚壁清野

入木三分

初出茅庐

负荆请罪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question/2974006

//./q?ct=17&pn=0&tn=ikaslist&rn=10&word=%B9%CA%CA%C2%D6%D0%D7%DC%BD%E1%B3%F6%C0%B4%B5%C4%B3%C9%D3%EF&fr=t

六 初一人教版上册xx之战、成语典故简介总结

1、牧野之战

战役双方:周武王,商纣王

战役时间: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战争背景

牧野之战战场图[1]

商朝自商汤灭夏建立,经历600多年后,传位至第31位国王帝辛(商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乐,嬖于妇人”。政治上帝辛耗巨资建鹿台、矩桥,造酒池肉林,使国库空虚。宠信爱妃妲己以及飞廉、恶来等一帮佞臣,妄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诸侯臣属纷纷离叛。军事上帝辛致力于用兵于东南夷族,虽然战争取得了胜利,俘虏了“亿兆(上百万)夷人”,帝辛也被誉为“百克(百战百胜)”,但商军主力远征东夷,造成商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空虚,无兵可守。

周本来是渭水中游的一个古老部落,居住于今陕西中部的一些地区,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逐渐发展起来。到姬昌时,对内重用吕尚、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一帮贤臣,国力日强;对外姬昌宣扬德教,积极调停各方国间的争端,使诸侯纷纷依附。据《史记》记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前1056年,姬昌对内称王,即周文王。前1055年,姬昌出兵伐犬戎。翌年又讨伐侵凌邻国的密须,解除了伐商的后顾之忧。前1053年,姬昌出兵东向攻黎(山西治市西南);前1052年,攻邘(今河南省沁阳市);前1051年,攻取了商王宠臣崇侯虎的崇国。这三场战争胜利后,周切断了商朝同西部属国的联系。同年,姬昌迁都于丰(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角),使国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扰并更有利于向东进兵。至此,姬昌伐商的战略部署已经基本完成。[2-4]

编辑本段战争过程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前1048年,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曾观兵于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本词条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

牧野之战地图

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联军于2月26日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省辉县西北)折而东行。27日清晨,周武王庄严誓师,历数帝辛的种种暴行,即为《尚书》所记载之“牧誓”。28日拂晓,联军进至牧野。《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 。

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因此时商军主力远在东南地区,无法即时征调,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诗经·大明》 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逸周书·克殷》记载 :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商军迅速崩溃。帝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商朝正式灭亡。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帝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2][5-6]

编辑本段战争结果《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击毙商军十八万人,生俘三十三万人,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一万多头,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

随后联军兵分四路,向东南方进发,四处征伐忠于的商朝各地诸侯,驱逐商朝大将飞廉于海滨而杀之。

但牧野之战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商朝原领地的一部分作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国,作为商朝的延续,商朝南征的军队也没有被完全消灭。周武王后,武庚联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最终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残余势力才被完全消灭。[7]

编辑本段战争意义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8]

编辑本段年证关于牧野之战发生的年代有44种不同说法,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

根据《国语》记载:“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可推定为公元前1046年。历史学家何炳棣认为鹑火是东周的洛阳。

《竹书纪年》记载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27年。

《尸子》记载:“武王伐纣,鱼辛谏曰:‘岁(木星)在北方不北征。’武王不从”。《荀子·儒效篇》说:“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太岁”。《淮南子·兵略训》也记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根据计算推算出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

《利簋》铭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早晨),岁鼎克昏辰,夙(日出)有商”,“岁鼎克昏”是指岁星、昏星(水星)位于金星的两侧,三星鼎足,可推断牧野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1050年12月28日早晨6、7点钟。

明代黄道周有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53年(戊子岁)之说。

黄宗羲的《历代甲子考》与《答朱康流论历代甲子书》记载武王克商发生在前1122年(己卯岁),并多次与朱朝瑛辩之。

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

1998年12月20日夏商周断代工程会议上,江晓原结论,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44年1月9日。[

七 孟子归纳总结出来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孟子》中的成语和出处,这个页面很全了

//edo/yuwe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7567

而且这里面也有一些《庄子》里的成语和故事。

至于更全的《庄子》中的成语和故事,请看如下两页

//graceice.bokee/4008022

//news.sina.cn/o/2004-12-16/08484539399s.s

八 我要写总结,请问要用到哪些经典句子或者成语,表达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许多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回有三顾茅庐的刘备,答也有毛遂自荐的毛遂。于是,我就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成语故事的书籍、报刊和教科书。 2、上网查询资料。 3、问问身边的人,听他们说说成语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爸爸的讲述 有哪些成语中有名人故事 凿壁偷光、指鹿为马 毛遂自荐、破釜沉舟 上网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暗度陈仓——韩信 一饭千金——韩信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西施、昭君、貂蝉、玉环 书籍、报刊、教科书 名人都有过那哪些成语故事 蔺相如完整的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当军师。 四 、结论 1、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很多,我写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 2、成语中的名人一般在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 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的歌颂了一位英雄。

九 两人的成语故事表演,要有总结。

半途而复废

东汉时,河制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总结 中途停止.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有始无终.词目 半途而废

十 收集整理富含哲理的寓言、成语故事、典故、名言等五则,并把它们包含的哲学道理总结出来。

寓言故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从前有一个地方,城门下有个池塘,鱼儿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有一天,忽然城门上起了大火。条鱼儿见了大叫道:“不好了,城门着火了,我们赶快逃跑吧!” 但是,其他鱼儿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它们居住的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逃跑。结果,除了那条逃跑的鱼外,别的鱼都遭了殃。原来,城门失火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救火。大家从池塘里取水往城门上泼,不会儿,城门上的火熄灭了。但池塘里的水却被淘干,结果。没有逃走的鱼全都遭了殃。

这个寓言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城门与旁边的水池在一定条件下是有联系的。城门失了火,这就是条件。由于失了火,池塘里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就使它们建立了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也是如此。人取水救火从而使鱼儿与城门建立了联系。逃走了的那条鱼明白这一道理,保全了性命,没逃走的鱼儿不明白这一道理,因此遭了殃。

其实,在客观世界中,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着的,具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无一不是如同火一水一鱼的联系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当然,客观世界的联系要复杂得多,有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勺非本质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处理客观事物联系时要加以区别的。这些联系是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队比订正确地认识它,从而创造定的条件使之有利于人类,陌术能主观任意地否定它。否则就会遭殃。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或者说总是运动的

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握重要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专门研究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益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议论,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十分惊奇地说:“你如今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县的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兄长你看清楚这件事情也太晚了啊!”于是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去

事物是变化的 不能老用以前的眼光看世界

水滴石穿 量变引起质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量变引起质变

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没有分清矛盾主次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蝉在一边鸣叫,一边喝着树上的露水,不知道螳螂在蝉身后,它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想要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身旁也想要吃它,黄雀正伸长脖子,想捉螳螂,却不知大树下有人正准备拿弹弓射它。

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有问题请追问 以上资料由我们各大网友整理出来 非本人原创 仅供参考 如有错误 请提醒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