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析 成语解析

打油诗和古体诗的区别是什么-打油诗的格式和特点

tamoadmin 2024-10-10 人已围观

简介要从一言二韵三意来分析,有则为诗,无则为打油诗,具体如下:1、看语言是否精练,故人曾有“一字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典故,诗忒别是古体诗最讲求言简意赅,一字括千言;如:烟花三月下扬州,此句中表明了时间是三月春暖花开之时,作者从上游坐船顺流而下,沿途风景如画,到达扬州更是烟波迷茫,美如仙境,让人浮想联翩。此句中“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改为“去”或“到”,就缺少了画龙点睛的妙笔。2、是必须有韵律,如

打油诗和古体诗的区别是什么-打油诗的格式和特点

要从一言二韵三意来分析,有则为诗,无则为打油诗,具体如下:

1、看语言是否精练,故人曾有“一字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典故,诗忒别是古体诗最讲求言简意赅,一字括千言;如:烟花三月下扬州,此句中表明了时间是三月春暖花开之时,作者从上游坐船顺流而下,沿途风景如画,到达扬州更是烟波迷茫,美如仙境,让人浮想联翩。此句中“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改为“去”或“到”,就缺少了画龙点睛的妙笔。

2、是必须有韵律,如五言,1、2、4句必须押韵。举一首拙作之诗:隔山观人十丈远,待临君处三两天;何得天堑变通途,平步青云把酒欢。

3、诗必须让人读后在脑海中有无穷的联想画面,就是所谓的意境。如上面那首诗,你读了后脑海中自然就有了一幅画面:两人分别站在两个山头对望、说话,两人之间只隔了目测之遥,一人准备到另一人家中做客,结果确走了几天。相见后,两人把酒言欢,同时感叹什么时候大山可以连通,无须再受那跋涉之苦,就向在平地行走一样。

以上是个人的初见,不知对你有否帮助。

银鞍白马--原创帖。

为什么用中华新韵写古诗被喷为打油诗

乐府,顾名思义乐府诗,指的是歌行体古诗。

律诗也叫做近体诗(格律诗),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排律也叫长律)。六言绝句比较少见,但是也有。

绝句分三种:古绝和五绝,七绝。古绝就是古体绝句,五绝,七绝都是近体格律。

古体诗就是不拘于平仄限定的诗词,其中包括了古风,杂言,长短句,古绝,乐府等。

还有一种就是打油诗。打油诗就是即兴随口的诗词,没有平仄格律,也不像古体。据说是唐朝张打油写的诗,所以叫打油诗。

现代人写古体诗,还要不要讲究平仄和押韵?有什么特定的套路吗?

诗歌不只要押韵还要管平仄,这是所谓的格律。中华新韵是针对现在字读音和古代不同的问题,调整了押韵字表。另外你写不出古诗,只能写古体诗。 当然打油诗也挺有爱的,我刚帮人写了一首,不要歧视打油诗。

诗词,打油诗,诗歌,词是什么区别

固定套路有很多啊,比如五言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个人觉得律诗比较讲究这个,绝句也就这么回事,更别提现代人写的古体诗了,古文里这么多通假字,古音字,现在连发音都不一样了,除非是规定按照这个套路写,要不还有多少人管你平还是仄啊。现在好多人你跟他说平仄他都不一定能明白,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押韵的效果比较明显些~

打油诗是什么?与唐诗有何不同?何为格律?

正式的定义有可能难懂,下面是我个人的理解:

诗词:指诗歌与词曲的统称,也有用来比喻文化艺术;

打油诗:不按照诗歌格律,随意而做的作品,一般包含较为浓厚的情感色彩;

诗歌:按照一定的格律要求,较为正式的文字作品,诗歌分为现代诗和古体诗;

词:与诗歌类似,但是在格律上有自身特殊的要求,见于各种词牌名和曲牌名;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上述几种文字类型的作品混淆对待,若要研究和学习,这些基本的常识是需要掌握的。

据说是张打油写的咏雪真的是唐诗吗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即俳谐体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打油诗,据说是唐代一个姓张的打油人最先创作的,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典型的如“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后来泛指那些平仄、押韵不合“规矩”、比较口语化的诗歌。若从这意义上讲,打油诗的历史要悠久得多,也许历史上的第一首诗就是打油诗。而张打油,无非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罢了。 不合律与口语化是构成打油诗的基本要件,两者缺一不可(这是我的观点,可以商榷)。因诗歌语言有其比较特殊的地方,有时是名词或现象堆集,有时是语序拆分或颠倒,典型的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我余因之梦吴越”,“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等,之所以这样,有的是为了平仄压韵,有的则是为了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所以,有些不合律的诗并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归为打油诗,而应该归为古风一类。杜甫从律最严,但有时也会下意识地作些古风一类体裁的诗歌。同样,有些看上去非常口语化的诗,因其合乎格律,所以也不能归为打油诗。所以,要判断是否打油诗,应当同时看它是不是合律和是不是口语化这两点。老百姓称打油诗为“顺口溜”,我认为是再贴切不过了 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其人正史不载,野史流传的故事倒是挺多,但是没有生平详细信息

推测可能存在那么一个以俚语入诗的,还小有名气的人。写了几首让人喷饭的打油诗。然后后世就干脆将一些有趣的打油诗都安在他头上。结果这样一来二去的,反倒造出了这么一个人来。

就像百慕大区域,本来可能存在一两个失踪的故事,后面一堆人跟风,有的没的,各种离奇的故事都往百慕大搬,这样就造成了百慕大的神秘。

至于写的诗是否是唐诗,唐诗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就是唐朝人写的诗,都叫唐诗。但是唐诗的体裁却不拘一格。有古体诗、新体诗,甚至和现代一样的自由体诗。当然唐朝最著名的还是近体格律诗,即我们常见的绝句、律诗。

我们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其实也可以说是“诗”,是自由体诗。唐朝李白最喜欢写的就是自由体诗。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都是自由体诗。当然也很多人认为只有用白话文写的才算自由体诗。

打油诗,一部分有很强的格律,虽然语言俚俗了一些,但是并不妨碍符合近体诗的规定。所以这样的诗,也可以说是近体诗,没毛病。如: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还有一部分就,就没严格的格律,就属于自由体诗了。如:

六出九天雪飘飘,

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说后人伪托张打油写的,如下面这首

百万贼兵困南阳,

也无援救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说这首诗是安史之乱时期,一位官员看到上面那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时,怒而叫张打油再写一首。张打油就写了这首安禄山围困南阳城的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张打油写了这首诗,明显的嘲笑朝廷,轻则马上下狱,重则没准当场就要人头落地了。所以这首诗基本上是后人写的伪托张打油写的。

另外,张打油,究竟是不是唐朝人。我也表示怀疑。打油诗以俚语入诗,可是看过所谓张打油的诗,这样的俚语几近现代白话文。和唐朝时的俚语相去甚远。唐朝俚语和官话之间的差别,并不像我们现代白话文和唐朝文言文之间的差别那么大。语言的发展趋势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越是历史久远的文章,和我们现代白话之间的差别就越大。所以看文言文,四书五经难懂,唐宋文章好懂多了,而明清文章则几乎没什么难懂的地方,再到五四前的文章,几乎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没什么差别。以俚语入诗的不止张打油一人,要说俚语入诗,最早的要算《诗经》了,各国民间俚语民俗都在诗经里,可见当时的俚语其实并不比先秦文章通俗了多少。唐朝以俚语入诗最有名的当属白居易,我们读白居易的诗,都很平直,但是和张打油的打油诗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要说唐朝通俗文学,其实最能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变文”,变文是僧侣向大众传播教义文化时,为了让普通人听得懂而采取的一种手法。这种“变文”的目标听众主要是目不识丁的普通人,所以必须以通俗易懂的句子来写。可是就是这样的变文,也远比张打油的打油诗难懂的多。所以,我推测,张打油并非唐朝人(如果确有其人的话),而很可能是明末时期的人,我们看明朝的小说,这样的通俗文学,口吻、用词、语气和打油诗相近。但是唐朝通俗文学和打油诗的差别就太大了。所以最终我的结论是,张打油,是明末清初民间文学伪造出来的一位唐朝俚俗诗人。那么张打油的诗,当然不能算是唐诗了。